养护 | nars水景实例 |
|
景观设计 | 海绵城市 |
|
||||||||||||||||||||||||||||||||
|
||||||||||||||||||||||||||||||||
万常黑臭河道nars自然水景系统综合治理(浙江,1.15km)
施工前后对比(实景图) 施工前
施工后
概况 nars(natural aquascape restoration system)自然水景系统是一种以设计和治理相结合来综合营造自然水体景观以及进行生态水处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nars底质综合治理子系统,nars水质综合治理子系统,nars微生物菌群子系统,nars水生动植物子系统,nars水质后期养护子系统,其它措施(如突变事件而导致的水质变化等)。概括而言,nars自然水景系统是一种以自净为主的、低养护成本的、综合了多种方法的水景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技术,系统大多同时承担设计和治理, 以避免传统水景中先设计后施工再治理的弊病,也节省了费用。 治理前,本项目河道综合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为重度富营养状态。说明河道整体水质富营养程度较高,贫营养型水体与中营养型水体在本次研究中未有发现,故整体水质状况堪忧,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河道整体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施工开展后,万常中心河的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逐渐下降至中度,表明其水环境状况已开始得到相应改善。 现状条件较差,污水一直有流入,但是,经过综合治理后,总体而言,万常中心河治理后大部分指标满足IV类水标准。其中总磷和氨氮分别下降了67.2%和60.7%。溶解氧稳中有升,保持在IV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稳中有降,保持在III类标准之上;pH值稳定保持在6~9之间,满足I类水标准;透明度保持在50~60cm左右。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治理效果。 未治理前状况
3个月后
6个月后
9个月后
水质检主要指标变化趋势
富营养化评价: 富营养化是现今国内许多湖库、河流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湖库、河流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对水体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营养状态加以定量描述,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湖库、河流的富营养化进程和预测其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并最终为水质管理和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就是通过与水体营养状态有关的一系列指标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水体的营养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 本项目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2004)中所述的“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指数法)”对河道水体进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指数法)
综合营养指数:
权重: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
式中: r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的相关系数; W——为对应权重; TLI——为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表:各评价指标相关系数及权重值
单个项目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
营养状态指数分级: TLI(∑)≤ 30 贫营养
TLI(∑)> 50 富营养
评价结果: 表:万常中心河富营养化程度
结果表明,万常中心河自治理进行开始,各项指标均相在一年后均有明显改善:透明度和溶解氧升高,总磷、氨氮、COD均有所降低。 总体而言,万常中心河治理效果显著: 万常中心河治理后大部分指标满足IV类水标准。其中总磷和氨氮分别下降了67.2%和60.7%。溶解氧稳中有升,保持在IV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稳中有降,保持在III类标准之上;pH值稳定保持在6~9之间,满足I类水标准;透明度保持在50~60cm左右。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治理效果。 治理前,本项目河道综合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为重度富营养状态。说明河道整体水质富营养程度较高,贫营养型水体与中营养型水体在本次研究中未有发现,故整体水质状况堪忧,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河道整体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施工开展后,万常中心河的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逐渐下降至中度,表明其水环境状况已开始得到相应改善。
|
附:nars河湖控藻抑藻技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