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 | nars水景实例 |
|
景观设计 | 海绵城市 |
|
||||
|
||||
传统除藻技术 对于水景的治理研究,全球范围内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了不同规模水景的治理研究。 澳大利亚在1991-1993年,新南威尔士州全州共发生162次水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面积繁殖的现象),其中84次对水景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1991年底在达令河系发生世界上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蓝绿藻水体,绵延1000公里以上,包括首都堪培拉的griffin湖等均存在水体污染和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①减少进入水体营养物的数量,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管理对策的研究,主要有: a.控制城市和农村点源污染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有:提高污水处理水平(排水系统清、污分流,改扩建以提高现有污水厂除氮、磷效率及扩大处理规模);鼓励使用无磷或低磷洗涤剂;污水(经处理)灌溉;生活污水和河水的除磷处理;污水停留(氧化)池的改造等 ; b.控制面源污染的对策:保护流域内植被;城区多种草植树, 帮助滤去地表径流污染物; c.营养物污染管理规划,确定水体营养物的环境负荷和减少营养物排放量方案 ; d.建立流域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②水华的控制和管理对策: a.对水量进行调节和分配; b.其他物理措施:水库管理,采用机械搅动和曝气破坏水体分层,增加水体流动性; c.生物措施:科学家在研究大量吸收水中氮和磷的物质,从而抑制了其他藻的生长,达到治藻的目的。 在日本,对水景的治理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污水排入水体,导致水景富营养化严重,当地政府经多年努力,逐步使水质得到改善,他们的做法主要是通过研究、立法、宣教、规划、资金补助、改造制水设备等措施。污染源防治对策有: 一、工业废水,主要以1979年10月制订的《富营养化防治条例》为依据,企、事业单位向公共水域排放的废水中氮、磷的含量,必须遵守并填写责任书。若废水不符合排放标准,可以下达禁令;
二、生活污水,提出三项保证措施: ①健全下水道等设施,推广粪便和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与粪便单独处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方法相比,其排放的BOD量可降低8倍 ; ②着力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③建设清洁美丽的人工小溪; 三、农业污水,主要依据水质污染防治及滋贺县制订的条例对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施肥方式及田间管理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水景的治理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我国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虽然当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不普遍,也不严重,但我国著名的湖沼学家已经将国际湖沼学界对湖泊进行营养化划分的概念引入了我国,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国真正开始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大规模调查和研究则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这些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的指标主要是湖泊的水质(如TN、TP、SD和叶绿素a等)和水生生物学指标(如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等)。以后国内也普遍采用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或者Aizaki的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目前,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方法更趋多样化,采用的指标更多,主要的评价方法有:模糊评价法、主成分评价法和利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等。
但在浙江千岛湖的研究表明,水华固然大多在富营养化水体发生,但水华暴发和湖泊富营养化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控制方法也有一定区别。水华不但在富营养化水体发生,也可在水体尚未达到富营养化的水体发生,通过生物操纵能够有效控制水华,但富营养化的控制要复杂得多。 目前而言,最常用的几种手段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
附:nars河湖控藻抑藻技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