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景问题

nars水景理念

产品

应用

养护 nars水景实例 五水共治 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

nars技术资料与动态

联系

     

nars®:五水共治与美丽河道

     

 

城乡河道,黑臭严重

城乡河道黑臭在目前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

 

生活污水是导致城乡河道黑臭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他污染源还有:生活垃圾、有机工业废水、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污水厂尾水、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等。消除城 乡河道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状

我国的天然江河80%已受污染或严被污染,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据1999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141个城市河段中有63.8%的城市河段为Ⅳ至劣V水质。城市河道的富营养情况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越快,城市规模、人口增加压力越大,环境负荷越大,城市河道的水质也就越差。

 

以上海市为例,原上海为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已被列为全国300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河道水体水质除了长江口三岛(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河流水质较好,基本达到3级外,黄浦江水质为4级,其余基本为5~6级。主要河流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河流以COD和氨氮污染最为严重,汛期河流DO值一般较低,挥发酚和油类一般为Ⅳ类。另外,由于长期以来,河道疏于管理,河道脏、乱、臭、黑、塞现象普遍存在。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特征指标

轻度黑臭

重度黑臭

透明度(cm)

25~10*

< 10*

溶解氧(mg/L)

0.2~2.0

< 0.2

氧化还原电位(mV)

-200~50

< -200

氨氮(mg/L)

8.0~15

> 15

 

问题分析

 

由于长期的外源污染输入,尤其是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分流制系统雨污混接及降雨初期污染径流等重要的外源污染,底质生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无法完成污染物的输出、转移和净化作用,导致污染物严重积累且恶性循环、水质恶化并产生黑臭现象。另外,城市河流特别是中心城区河道沿岸人水争地、人绿争地使得河流渠道化,自然护岸逐步退化为硬化和直立的防汛墙,这就人为割断了河流的自然生态链,使得滨岸带在污染截留和控制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几乎消失殆尽,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河流的环境恶化。

 

由于该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差,污水在河道中易形成污水团,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温度上升、光照增加)细菌大量增殖并迅速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小于0.2 mg/L,水体中厌氧微生物活性趋强,水体便在厌氧环境下发生着厌氧微生物为主导的厌氧发酵降解污染物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厌氧硫酸盐还原菌将水体中的SO42-还原为S2-,由于H2S的溶解度溶度积极小,很容易从水体中离析出来,于是水体中产生的H2S及NH3等物质逸出到空气中便形成了臭味发源。此外,S2-与水体中的Fe2+和Mn2+结合生成FeS和MnS,腐殖质吸附FeS和MnS的带负电胶体颗粒,造成水体发黑。

 

 

治理技术

 

    城市河流环境恶化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治理资金投入的加大,但河道黑臭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对居民生活及沿岸景观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研究探讨持久有效、环境友好的治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一般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方法三类。

  •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的代表性技术主要有控源截污、引水调水、增氧曝气、底泥疏浚等。

    物理方法的特点是效果直接,简单有效,但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工程实施经常受当地城市交通、用地类型控制、城市市容管理能力等因素制约。此外,物理方法的本质是将水体污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的代表性技术主要有投加各种化学药剂、絮凝剂、调节水体pH值等。

    投加化学药剂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如提高水体透明度,但该法不能将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如果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化学方法是将污染物从水体转移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物态虽然改变,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

  • 生物-生态方法

    生物-生态方法的代表性技术有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微生物制剂等。

    生物-生态方法涵盖的范围较广,既有迅速见效的如投加微生物制剂法,也有见效较慢但效果持久的人工湿地技术。生物-生态方法具有对环境影响小、投资低、治污能力强、便于应用、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一般要求对症下药,高效微生物的选育需要较长的时间,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设计和操作的要求较高。

 

综上可见,目前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科研以及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大量案例和实践经验,推出nars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技术。

 

城乡黑臭河道现状

 

 

 

 

 

 

  城乡河道,黑臭严重

  技术和案例

   义乌黑臭河道

   李家坝黑臭河道

   宣城黑臭河道

   浙大护校河黑臭河道

   万常黑臭河道

   典型农村黑臭河道治理

   美丽河湖

   桃花溪流域综合治理

   竹灌井河

   下沙潮滩河道

   三峡大学河道

   古镇河道治理

   典型小城镇河道治理

 

  nars剿劣剿黑,立竿见影

  五水共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附:nars河湖控藻抑藻技术

  中国湖泊藻类现状

  三大湖泊形势堪忧

  传统除藻技术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传统除藻技术问题

  nars控藻抑藻技术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