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 | nars水景实例 |
|
景观设计 | 海绵城市 |
|
||||
|
||||
水生植物范畴 湿地研究与湿地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了水生植物(hydrophyte)定义的发展。由于传统上一般主要依据植物群落的成分来划分湿地,因此Hydrophyte与湿地的判定和分类密切相关。 Hydrophyte并不是一个新术语,从前缀hydro—看,原意为植物群落生活在水中或水分充足的环境中,Hydrophyte本意为生长在水中或非常湿的土壤中的植物,这些种主要指草本植物。有关涉及Hydrophyte的定义如下:
①《植物群落学讲义》中定义(1968):生长在由于水分充足而至少是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植物;②美国《FWS湿地和深水生境分类》中定义(1979):生长在水中及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植物;③《工程湿地联合描述手册》中定义(1987):生长在水中或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大型植物,主要是湿润生境的植物;④《EPA湿地鉴别和描述手册》中定义(1988):生长在以水为主的或至少是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大型植物,如水生苔藓、苔类植物、大型藻类和维管植物等,包括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⑤美国《FICWD:鉴别和描述管理湿地联合手册》中定义(1989):生长在水中或至少是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任何大型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或水生大型藻类),尤其是在湿地和其它水生生境中的植物。
有人建议应当把水生植物看作是大型的草本植物,即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均可称为Hydrophyte(MichaelP.Masser,1999)。在园林界,余树勋等(1993)对水生植物的定义是“生长在淡水深处的土壤中或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植物,有时包括沼泽中出现的植物。有整个植物在水中,根在水底土中的如水蕹(Aponogeton);一部分叶片在水中,一部分漂浮在水面的如眼子菜(Potamogeton);全部在水面的,如睡莲(Nymphaea);整个植物体不入土壤而漂浮水中的如凤眼莲(Eichhornia)等”。 赵家容(2002)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成挺水型(包括湿生与沼生)、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四类。也有人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浮叶和漂浮植物(浮叶花卉)、沉水植物(观赏水草)、海生植物(红树林)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
为进一步明确水生植物、水生花卉和湿地植物的关系,从英文解释上我们可将三者依次区分为Hydrophyte,Aquaticplants,Wetlandplants。湿生植物指生长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多或大气中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的植物,如灯心草、鸭跖草和生长在阴湿的热带或亚热带雨林中的莲座蕨、海芋等(余树勋,吴应祥,1993)。狭义的湿地植物指水陆交替地段的分布植物,而广义的湿地植物并非仅仅指水生植物,也包括湿生植物种类和部分中生植物种类。根据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植物三类;若从植物生活型方面划分,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外部形态和体态看,有的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细弱小草,有的是多年生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或高大乔木。其中种类较丰富的科为莎草科、禾本科、蓼科、唇形科、眼子菜科等。狭义的水生植物包括水生花卉和大部分湿地植物,指的是草本植物。广义的水生植物包括湿生和沼生植物,将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也纳入其中,则与湿地植物的的概念区分不大。水生花卉主要指用于观赏的水生植物,园林中主要指挺水植物、浮叶和漂浮植物。本研究涉及的水生植物主要指从岸边到湖心呈环带状分布的草本挺水植物、浮叶和漂浮植物以及沉水植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