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景问题

nars水景理念

产品

应用

养护 nars水景实例 五水共治 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

nars技术资料与动态

联系

     

nars®业务联系

     

 

主要专家团队

   

    沈焕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9月生于江苏无锡。长期致力于河口海洋学研究,曾先后参加或负责黄浦江苏州河污水治理等十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在国内外合作发表论文150余篇和论著5本 。

 

    1990年任博士生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长期从事河口海洋学研究,曾负责和参加黄浦江污水治理、长江口和闽江口通海航道治理、张家港和南通港扩建、上海第二水源选址、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影响、中美海洋沉积动力学研究等10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曾荣获国家三等奖1个,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1993年上海科技精英提名奖,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和《美国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500个名人录》。合作发表论文70多篇,论著3部。


    曾兼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长江口与太湖流域治理领导小组科技组成员、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地球科学学科专家组召集人、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中国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海洋学会与海洋湖沼学会潮汐与海平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洋通报和东海海洋编委等职。


    现任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海陆相互作用中国工作组成员、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中国港口、海洋水文气象、河口海岸、海平面等学会理事。

 

 

    韩玉玲,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30多年来,先后从事过水利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组织或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重点与水利部重点科技项目,完成了许多水利技术研究、成果应用、试点示范及推广等科技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大量的水利地方性标准与行业技术规章、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等技术管理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调研成果及多篇科技论文获得各类技术奖。曾获得过水利部授予的全国农村水利先进个人、浙江省政府授予的千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先进个人和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持完成了浙江省“九五”重大科技项目《小流域治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模型研究》、省重点科技项目《“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植物措施应用研究》、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浙江省河流健康诊断技术研究》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堤岸适用技术研究》、省水利“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河道生态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水利部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应用技术推广》等10余项科技项目;为主参加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金衢盆地土地退化及综合整治试验示范研究》、浙江省“十五”攻关科技项目《浙江省河流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等10余项科技项目;共有20余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全国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和省水利科技创新奖等各类科技奖。

 

  撰写出版了《河道生态建设—植物措施应用技术》、《河道生态建设—河道植物资源》、《河道生态建设—河流健康诊断技术》和《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科技专著;发表了《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探讨》、《浙江省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践》、《浙江省河流健康诊断体系构建》等30多篇技术论文;负责编制了浙江省地方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灌排渠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河道建设标准》(2016年已修订为《河道建设规范》);负责编制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标准》、《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技术要求》等20余项行业技术规章和多项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农村水利等方面的规划与实施方案。

 

    近10余年来,主要负责全省河道生态建设与水环境治理等相关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技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等工作,被省政府“五水办”聘为省“五水共治”技术指导专家,为各市、县举办五水共治技术培训进行专题讲座和技术咨询服务等,为推动全省生态治水、科学治水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李迅,1982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985年开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项目,1987年任副所长,1991年任汕头分院院长,1992年被聘为高级城市规划师,1994年任中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所所长,开始主持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1995年任中规院副总规划师,被建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996年任中规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作为导师开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00年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04年被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接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刘树坤,1940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总工、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水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环境研究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委员。兼任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四川联合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教授。

 

    1991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电力建设研究所、水电部十三工程局、十三工程局科研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力学所、中国水学院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水规总院等多家单位任职。1983年以后从事水灾害及湖泊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完成海河、辽河、黄河、淮河、珠江等重要洪泛区的灾害风险分析及沈阳、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分析研究。培养硕士、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等十余人。组织完成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黄河下游滩区减灾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淮河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洪涝灾害对策研究"、国家软课题"行洪区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研究"以及其他省、部重大项目。获国家、省、部科技进步奖多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全民防洪减灾手册》、《中国湖泊环境》。近年从事未来水问题及水战略研究,被中国科协聘为《减灾白皮书》专家组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大江大河21世纪防洪减灾对策研究》课题组院外专家。

 

 

    邵益生,男,浙江省江山市人。专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专家职位:副院长、秘书长专家职称:研究员擅长:水资源与水环境,城市水管理。1958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研究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主任,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副会长,中国GIS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与城市发展研究,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6项。参与主持编写《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主持的主要项目有:ADB技援项目“城市供水价格”,“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UNDP技援项目“21世纪中国城市水管理”,“中国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观察”;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西北地区城镇发展及水务对策研究”,“东北地区城镇化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国务院有关部委项目“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节水治污和用水需求预测研究”,“北方地区城市发展及用水对策研究”,“城市用水定额及需水量预测研究”,“全国城市发展布局及用水定额研究”;以及“城市水系统控制与规划”、“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警系统”、“松花江沿岸城市安全供水应急净化技术方案”、“长三角地区水污染防治与水安全保障”等研究课题。

 

 

    宋立荣,男,1961年2月出生。江苏盐城人。教育背景:1978.9-1982.7,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学士;1982-1988: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理学博士;1991-199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工作情况:1988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现任研究员。曾任藻类学研究室副主任、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水环境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起担任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科学院野生生物种质库-淡水藻种库主任。研究方向和成果:1、蓝藻水华生态生理学;2、蓝藻毒素和蓝藻异味物质的产生、归趋、检测和控制技术;3、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及修复技术原理;4、藻种资源的保藏和应用。聚焦蓝藻水华、蓝藻毒素科学问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并在本领域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用实验证据指出群体形态是微囊藻在自然环境中成为优势种群并能长期维持的重要的与其他藻类,尤其是群体和单细胞的生理特性,发现群体微囊藻在营养盐利用、光合活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发现环境浓度的微囊藻毒素具有生物学功能;2、系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蓝藻水华动态及其蓝藻毒素在水柱中、底泥中及水生生物体内的来源、分布、迁移、归宿,评价了毒素对饮用水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太湖以及其他湖泊蓝藻及其毒素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3、是国内最早开展水体藻类异味研究的团队之一。揭示了典型水库中藻类和底泥中放线菌导致水体异味的途径和不同作用方式;4、开发了系列蓝藻毒素的新的检测技术,其中蓝藻毒素检测试剂盒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主持制定了我国蓝藻毒素检测国家标准;5、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滇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观测,同时开展了滇池重污染湖湾的生态重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滇池及类似污染湖湾的污染控制和生态重建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技术思路和示范技术。获首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6、致力于我国淡水藻种资源的保藏、利用和管理,为我国藻类基础和应用研究做出了持续贡献。

 

    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大中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2008-2012)首席科学家。2011年两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第九届国际产毒蓝藻大会(ICTC9,南非2013年8月)组委会委员。

 

 

全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周博士在多个河道、湖泊如太湖、巢湖和滇池等湖泊开展一系列工作,参与973计划“湖泊污染防治基础研究”专项“大中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制研究”(2008CB418006)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KZCX1-YW-14-1),揭示了太湖北部蓝藻水华暴发初期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讨了若干典型生物活性参数应用于水华预警监测的指示意义,为太湖蓝藻水华的防控及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生态理论知识。

 

工作期间主持并参加了重庆、义乌、黄山、大连等多地的水环境治理以及海绵城市项目。周全现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水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被SCIEI收录3篇。

 

 

刘立明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参与973计划“湖泊污染防治基础研究”专项“大中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制研究”(2008CB418006)973课题专题“重要水华蓝藻衍生污染物形成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机制”(2008CB418101),熟悉浮游植物分类和鉴定,熟练掌握微囊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在太湖、巢湖和滇池等湖泊开展一系列工作,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生态理论知识。

 

目前研究领域主要为水华藻类生理生态、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对藻类水华及其次生代谢物(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生理、生态和控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经发表第一署名论文10余篇,其中被SICEI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藻源性土霉异味物质在鲢体内分布、累积及其代谢研究(31472293)。

 

 

李米凌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主要研究水环境中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硕士期间,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对水生动植物造成的环境风险。

 

博士期间,通过汞同位素研究生态系统以及人体甲基汞暴露的来源。研究发现汞同位素可用于揭示人体不同的汞暴露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甲基汞在人体新陈代谢的机理。并开展了水生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发现鱼类在不同生态环境中(河,江,海)拥有各自的汞同位素特征,以此获得了研究在复杂生态系统中化学污染物随食物链富集的新方法。

 

同时,利用统计模型成功预测了暴风雨后纽约饮用水水库系统水浊度的变化趋势,推进了统计模型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现阶段主要研究人为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对化学物(例如汞,脂肪酸)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张雄平博士毕业于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USA),长期从事与水环境有关信息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突发性水污染数值模拟及数据平台的建设。在过去的20年中,主导及参与了世界各地的项目,其中早期有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波浪潮流信息系统(WAVCIS)的设计和建设,美国SURA SCOOP海洋信息平台的建设。

 

最近10年中,主要从事与突发性污染事故模拟预测及信息处理。其设计及开发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核心平台(OceansMap),其包含有化学品预测等。目前该系统已经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同时在中国也参与了亚行贷款的武汉水质模拟项目、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上海水务规划研究院等项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实施。

 

 

    元欢,1979年入南京大学,198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从事水景设计与河湖治理、原生态景观设计以及海绵城市等专业研究多年,是nars自然水景系统创立人和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创导者。

 

nars自然水景系统能使水体清澈见底 ,景观生动美丽,可解决目前城市的水环境以及黑臭河道、五水共治、湖泊藻类爆发等难题。原生态景观设计强调地相和季相,即注重景观的地带性或时空特征并力求景观的自然化和低成本养护。元欢曾主持参加数十项国内外科研项目研究和数百项横向项目开发,发表100多篇论文以及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nars:营造清澈秀美的原生态水景系统》等10多部专著。近年来为五水共治、河湖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城市河道、湿地公园、湖泊、水库、水景公园、国内知名楼盘、度假村和众多园林景观水体设计、营造nars自然水景系统,对水景设计、营造和治理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nars自然水景系统也因此广泛应用于包括北京奥运公园龙形水系等众多案例中,目前已成为最专业应用案例最多的水景技术,近年来连续数年一直名列google搜索排名第一位。

 

元欢现为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建设部低碳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建设部水体污染控制和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水利部水利学会城市河流学组副主任、杭州思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card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房地产投资研究所所长、nars自然水景系统首席技术顾问联合国人居署专家、国际水生态安全(IESCO)委员会专家委员、并受聘多个国内外景观和湿地机构、大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以及各地政府资深专家顾问。

 

 

 

 

 

  机构简介

  业务范围

  服务内容

  服务宗旨

  意见建议

  欢迎合作

  诚聘英才

  浙大资质

  联系方式

  专家团队